亚洲A∨无码澳门在线_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_国产普通话刺激_女生免费黄视频

低溫18650 3500
無磁低溫18650 2200
過針刺低溫18650 2200
低溫磷酸3.2V 20Ah
21年專注鋰電池定制

5號炭性電池是怎樣測量容量的

鉅大LARGE  |  點擊量:1597次  |  2018年10月06日  



檢測容量要用到容量檢測儀,鋰電池的網(wǎng)上有售,1.5V的好像沒有。大體測量可以使用萬用表的V檔位,看一下電壓,新電池的電壓在1.6V上。使用A檔位測量的是電池的放電能力,同時也把電池短路了,如果電池的放電能力很強,會燒表和出現(xiàn)弧光傷人的。

碳性電池全稱:中性鋅-二氧化錳干電池(zinc-manganesedrybattery),屬于化學電源中的原電池,是一種一次性電池。

因為這種化學電源裝置其電解質(zhì)是一種不能流動的糊狀物,所以也叫做干電池,這是相對于具有可流動電解質(zhì)的電池說的。碳性電池不僅適用于手電筒、半導體收音機、收錄機、照相機、電子鐘、玩具等,而且也適用于特種、科研、電信、航海、特種、醫(yī)學等國民經(jīng)濟中的各個領域。碳性電池主要用于低耗電電器,如鐘表,無線鼠標等,大耗電電器應該用堿性電池,如相機,某些相機堿性也撐不住,那就需要用鎳氫。
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碳性電池已經(jīng)發(fā)展成為一個大的家族,到目前為止已經(jīng)有很多種。常見的有普通鋅-錳干電池等。

對于使用最多的鋅-錳碳性電池來說,由于結構的不同又可分:糊式鋅-錳碳性電池、紙板式鋅-錳碳性電池等

常見型號:5號(AA或R6)7號(AAA或R03)1號(R20)

內(nèi)部:

二氧化錳和碳末混合有氯化銨的物質(zhì),蘸有氯化氨的紙,碳棒(用導電石墨),絕緣體

外面:

銅帽(正極),鋅板(負極),包裝塑料

(1)檢查電器和電池接觸件是否清潔,必要時用濕布擦凈,待干燥后按正確極性裝入;

(2)不要將新舊電池混用,同一種型號但不同種類的電池也不能混用;

(3)禁止對一次電池加熱、充電或其它的方法使一次電池再生;禁止拆卸電池

(4)禁止將電池短路,謹防嬰幼兒玩弄電池,尤其是要防止嬰幼兒吞食扣式電池。

(5)用電器具使用后應切斷開關,長期不用應取出電池

正極材料:MnO2、石墨棒

負極材料:鋅片

電解質(zhì):NH4Cl、ZnCl2及淀粉糊狀物

電池符號可表示為

(-)Zn|ZnCl2、NH4Cl(糊狀)‖MnO2|C(石墨)(+)

負極:Zn=Zn2++2e

正極:2MnO2+2NH4++2e=Mn2O3+2NH3+H2O

總反應:Zn+2MnO2+2NH4+=2Zn2++Mn2O3+2NH3+H2O

鋅錳碳性電池的電動勢為1.5V。因產(chǎn)生的NH3氣被MnO2

吸附,引起電動勢下降較快。如果用高導電的糊狀KOH代替NH4Cl,正極材料改用鋼筒,MnO2層緊靠鋼筒,就構成堿性鋅錳干電池,由于電池反應沒有氣體產(chǎn)生,內(nèi)電阻較低,電動勢為1.5V,比較穩(wěn)定。

碳性電池屬于化學電源中的原電池,是一種一次性電池,它以二氧化錳為正極,以鋅筒為負極,把化學能轉變?yōu)殡娔芄┙o外電路。在化學反應中由于鋅比錳活潑,鋅失去電子被氧化,錳得到電子被還原。

建議電器設備在使用中(設計中也應考慮),盡量使用市電(家用插座里面的電源),減少使用電池。一節(jié)電池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過程,同時廢舊電池隨意處置其化學廢物嚴重污染環(huán)境。為保護環(huán)境,廢舊電池應回收并集中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,以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(huán)境,讓自然界更綠更美。

碳性電池的全稱應該是碳鋅電池(因為它一般正級是炭棒,負極是鋅皮),也稱為鋅錳電池,是目前最普遍之干電池,它有價格低廉和使用安全可靠的特點,基于環(huán)保因素的考量,由于仍含有鎘之成份,因此必須回收,以免對地球環(huán)境造成破壞。

堿性電池適用于需放電量大及長時間使用。電池內(nèi)阻較低,因此產(chǎn)生之電流較一般鋅錳電池為大,導電是銅棒,外殼是鋼殼,安全可靠。無須回收。基于他環(huán)保,還有電流大的特點,現(xiàn)在堿性電池提得更多一些。

碳性電池的優(yōu)點:碳性電池使用方便,售價便宜,可選的種類與價位非常多。

碳性電池的缺點:不能循環(huán)使用,一次性投入雖低,但累計使用成本高。對地球環(huán)境造成破壞。

碳性電池使用注意:若長時間不使用相機,不宜將碳性電池置于機內(nèi),時間過久,碳性電池內(nèi)部會流出一些具有腐蝕性的液體,這些液體如果流進相機,極容易造成元件損壞。

鉅大鋰電,22年專注鋰電池定制

鉅大核心技術能力